報業黎明
信報財經新聞 國金外望
方卓如 2005-07-08
報載英國《金融時報》被選為全世界最佳報章。
報紙這傳統行業,近日都有相當新動作。香港即將有一至兩份免費報紙,加入爭奪傳統報業市場。放眼世界,《華爾街日報》即將推出周末版,專攻年輕讀者群,而旗下歐洲版及亞洲版,將在10月變身成為小報;《洛杉磯時報》早前推出wikitorial,讓讀者上網重寫社評,但最後因為太多粗鄙言語而要擱置這大膽嘗試。
由此可見,傳統報業正在絞盡腦汁,迎接挑戰,但前提是,報業是否已變成夕陽行業?
本地幾份有上市的主要報章,包括《東方》、《太陽》、《蘋果》、《明報》、《南早》,讀者人數大多是持續下滑,以CAGR計,由99年至2004年,分別下跌2-22%,只有《明報》輕微上升約1%。如果計銷量,全面下跌。
閱報人士逐漸減少是不爭事實,但並不代表報紙的收入必然受損。香港的廣告使費過去九年一直上升,而報紙是繼電視之後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媒體,超過三成半。當報紙大嘆閱報人士減少,其實另一邊廂,電視觀眾流失一樣厲害,加上企業普遍要善用預算,未來幾年報紙有機會取代電視成為廣告媒體的一哥。
但就算廣告是一片利潤可觀的戰略重地,你還是要選擇用戰機還是坦克車攻佔。大學生都曉講的市場定位自然是首要重點,《金融時報》貴為最佳報章,你未看過都應該知道它是怎樣一份報紙,絕對擊中它主攻的那一撮讀者群。還有,資訊渠道愈來愈多,報紙將走向雜誌化及書本化。前者是圖多於字,讓讀者可以搭車上班、茶餐廳等朋友期間消磨時間,以及提供消費情報;後者是將書本知識極端濃縮為一千字,並斬件上?,讓有心向學但時間有限的讀者在一程車之間可以練成武功,日積月累下,一年有如看過幾十本書。
報章的新聞報道將不再是單純口述筆錄,要加上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,才值得讀者花時間細讀。這要求記者不單只有文字底子,還要有快速的研究分析能力。將來記者不應該是低薪的廉價勞工,而是有個人專門領域的半個學者兼分析員。
而且,報紙將不會是報社發放內容的唯一渠道,可以有PDA版、手機版、互聯網版;收費是以個人自選組合而定,彈性之強足可媲美流動電話商。這代表資訊有價,而且是個人化。當整份報紙有八成內容我是沒有興趣,何解不可以用較低價錢只購買兩成內容?再進步一點,報紙甚至可以在排版上變成局部個人化,將來你手上那一疊報紙,只有你喜歡的內容。
有這一份拳拳到肉的報紙,足以搶奪其他報章的讀者及攻佔厭倦閱報的年輕人市場。有人氣,兼且講得出這班是什?人,現實的廣告商才會瞅睬。
全世界的傳統媒體,包括電視、電影、電台唱片,盡皆要接受需要變革的挑戰,報紙可算是吾道不孤。變革之餘,最重要是報魂尤在。而夕陽與否,因心態而異。
http://fongcheukyu.blogspot.com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