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殊政府政策轉向
美國繼續在對華貿易及人民幣問題上加碼,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宣佈任命Olin Wethington為新設立的中國特使一職。斯諾表示,此舉是加強「與中國保持持續及緊密建設性對話」的一部份。
正如日前《華爾街日報》引述消息人士指出,白宮正全面檢討對華貿易及經濟政策,並將於數周內有決定。近期國會對中國貿易及人民幣問題的「敵意」,出乎白宮意料之內,在國會壓力下,白宮及美國政府正全面檢討對華貿易及經濟政策,新任美國貿易代表Rob Portman正就對華貿易進行「由頭到尾」(top to bottom)重新檢討(fresh examination),其中包括考慮是否以更嚴厲的制裁控制貿易操守(如反傾銷法)。( http://midnightoil-society.blogspot.com/2005/05/wsj-engaging-china-is-delicate-dance.html)
據「華爾街日報/NBC」的最新民調指出,共和黨支持者對現任國會議員的支持比例大降,同時49%受訪美國人認為布殊政府「花太多精力在伊拉克問題」,65%人認為布殊政府「花太少精力在經濟問題」上。(http://midnightoil-society.blogspot.com/2005/05/wsj-approval-of-congress-erodes-in.html) (http://midnightoil-society.blogspot.com/2005/05/nyt-bushs-choice-anger-china-or.html)
正如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研究員、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訪問研究員朱文暉在5月20日《明報》發表的「從美國政局看中美經貿戰」中指出,對華貿易及人民幣問題的局勢在這幾個月發生逆轉,主要是美國國內政治造成的。
第一,美國國內新老保守勢力要求遏制中國的聲音增強,雖然尚未達到1998至99年那種草木皆兵的狀態,但已經從過去幾年的低潮中迅速反彈。其原因包括美軍在伊拉克的戰事終於見到曙光,反恐在美國國內政治中的效用遞減,中國的領導權力圓滿交接等等。
第二,布殊行政部門的力量開始弱化。在第一任內,布殊是在將中國視為「戰略競爭對手」的定位中上台的,他的這個立場,有效地約束了那些保守勢力的盲動傾向。而近年來布殊政府調整對中國的立場,其新任國務卿賴斯聲稱樂於見到「一個自信、和平和繁榮的中國」,這個定位已經於上述保守勢力南轅北轍。而美國總統的第二任期,往往又是不經意當中就進入「跛腳鴨」狀態的時期,布殊推動得讓西半球移民合法工作計劃、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機會,在共和黨內外都受到了空前的挑戰。 應該說,在美國的國內政治中,這個時候的布殊,已經不是一年前的強勢政府了,他不能不順應國會的聲音,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3種紡織品設立7.5%的進口增長上限,應屬意料之中。
第三,中國政府對美國國內政局演變之快應變不夠主動,沒有將危機化解於萌芽狀態。應該說,近年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大大加強了對美國各界的工作,也取得了應有的成效(如《反分裂法》通過前後的外交活動),但在經貿領域,中國顯然沒有在政經結合部投入足夠的資源,沒有考慮到經濟問題可能被政治勢力操控的嚴重性,終於令人民幣匯率成為各種反中力量集合的藉口。事實上,我們回過頭來向,如果人民幣在美國的政治壓力尚未形成之前就已經小幅度波動,或者在美國總統大選的高潮中浮動,它都不會像今天般引人注目。
明年美國國會將舉行中期選舉,上述民調反映美國國會及布殊政府的政策轉向。相信未來一段時間,中美就貿易、人民幣升值、中國投資美國國債、能源以至政治等議題上,將十分可能繼續升溫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<< Home